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

林郁庭 透過食物品嚐人生百味

採訪撰文/杜嘉馨

林郁庭的小說《愛無饜》,為A-Z開頭的食物想像了26篇愛慾故事,日常生活中的食材如蘆筍、茄子、葡萄……,個個色相鮮活飽滿地出現在她的小說裡,從感官出發,再回歸感官及人生其他的沉溺。創作這本書的時候,她經常跑到市場尋找靈感,「市場裡的食物五顏六色、充滿生命力,有些還真的活著,就算不是,它原有的生命力量依然存在。」林郁庭對於食物和生命的關連感受很深刻。「不管是植物或動物,都是一條命在那裡,透過吃,我們彼此的生命經過對方而延續下去。因此很感謝為了我而捨棄生命的食物。」

酒肉朋友是很高級的朋友
林郁庭從小就是一個感官敏銳的孩子,「沒有像張愛玲那麼厲害,在孩童時期,就吃出湯匙的白鐵味。但有一次為了食物和哥哥吵架,媽媽買的柿子被哥哥咬了一口,我在極度懊惱之下,把柿子捏爛。」因為熱愛美食的程度如此之高,林郁庭深深體會到要分享美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,「所以酒肉朋友是很高級的朋友。美食當前,大家能自在的喝酒、聊天,分享美味的食物,真的很難得。」從點菜到用餐習慣,往往也會透露出一個人的許多訊息。「點菜時有人心猿意馬,有人每次都點一樣的菜,也有人甘冒風險嚐鮮。還有『最後一口』是很有趣的問題,我常常會看誰會把最後一口吃掉。」

感謝自己的好舌頭
由於曾在加州和巴黎居住過,這個兩個地方都是美食、美酒的天堂,林郁庭從那時開始研究菜單、並自己烹飪。林郁庭擅長西式料理,從不留食譜,喜歡以創意的搭配方式自由創作。對林郁庭來說,所謂的美食就是妥善烹調食材,形式不拘,但求能發揮食材特色。「重要的是看得出廚師烹調的心意,而非出自誇耀的心,作得太過fancy。」最難忘的美味,是鹽之花,「那次是樸素的烹調方式,生鮭加透抽,包成四方塊,上面灑上鹽之花提味,卻讓人覺得剛剛好。東西好吃、好友相陪,烹調和呈現方式都很對,內心很感謝自己還有這個舌頭,可以嚐得出這等美味。」

食物與人、大自然、文明的連結
除了靈敏的味覺,林郁庭特別 appreciate 市場的人情味與做菜背後的哲學。「我喜歡和人買東西,而不是機器。去超市買菜是很安全的方式,食材上都標好保存期限,卻很無趣;如果去市場和固定的攤位買菜,可以和賣菜的老闆互動、聊天,很有人情味。」在柏克萊念書時,林郁庭每週都會到Alice Waters的餐廳拿一份當週menu,然後和冰箱裡的食材比對,看看自己是不是買到了當季最好的食材,發現重合度很高。林郁庭到里昂Paul Bocuse的餐廳時,對他能維持40年米其林三星的榮譽不墜十分敬佩,口中品嚐著他以法式傳統做法烹調,皮下塞松露、用豬腎內膜包裹起來的烤雞,感覺自己和過去農村的法國有了連結。

食物最神奇的地方,是透過它,人與人、與大自然、與文明都連結在一起,「讓人覺得活著真好!」林郁庭處理食物時的心理過程,非常微妙,「說起來有點變態,但我很喜歡清花枝裡面的東西、它無辜地看著你挖掉它的眼睛、準備烤雞時以指頭將皮和肉分離時的奇特觸感、處理活蝦時將它剁頭、剝殼後它還在手裡蠕動……這過程說來有點殘忍,一方面讓人不快,一方面又給人快感。」宰殺食物時活生生血淋淋的那種真實接觸,讓林郁庭感受到真切的痛,同時也感受到生命以這樣的形式來滋養生命。像水災過後,林郁庭到市場去感受到一種慘痛,「菜都爛爛的,我也沒有心情煮了。」現代人因為忙碌遠離廚房,愈來愈多機會外食,「人們很少自己處理食物,離自然的本質愈來愈遠,不懂得尊重自然也不奇怪了。」那些對食物存有偽善和附庸風雅心態者,也許永遠也不能體會在林郁庭口中,所品嚐到的人生百味。

(原文刊於美麗佳人雜誌2009年10月號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