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

林懷民 一杯水的滋味

採訪撰文/杜嘉馨

採訪林懷民之前,我的心情像是赴考的學生,只不過採訪是要提出問題,而非回答問題。直到林懷民老師真的坐在我對面,我感到他的存在透出一種光芒和安定的力量,他的眼神銳利但裡頭充滿了溫情的包容,每一個表情、動作、停頓、空白,都具有張力。雖然採訪與被採訪都是我們工作的一部份,或許我的提問他曾回答過千百遍,但那一刻,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刻,真實無比。「這就是活在當下。」林懷民如是說。

林懷民從一個備受文壇矚目的年輕小說家,到26歲創辦「雲門舞集」,帶動了台灣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,如今雲門已成立36年。去年雲門練習場的大火事件,對林懷民來說,是一個階段的緣盡,也是另一個階段的重生。「這36年來,支持我到現在最大的關係是『人』,和藝術的關係不大。這一路上,我遇到非常棒的舞者、得到台灣人給我的鼓勵、看到台灣的善良和進步。」林懷民受訪當天正是雲門火災週年,他在捷運上、路上,好多人對他說︰「林老師,加油!」,甚至騎著重型機車的年輕人也不例外,讓他得到很大的感動。儘管雲門每年國外巡演密集,但對林懷民而言,只有在台灣,他才有繼續編舞的動力。

1988年,是林懷民生命中的一大轉折,他收掉了雲門,到許多地方旅行。「年輕時我很急切,一直往前衝,希望很快能成功。內心有種焦慮感。」但是到了印度,林懷民看到生老病死都在恆河邊發生,人們在上游灑骨灰,下游的人視之為聖水,「在那裡一杯水就是一杯水,沒有什麼evian,一個人還原到最本質的活著的狀態。我們現在有太多飲料,拿鐵、可樂、奶茶……卻忘了水是多麼的好喝。」林懷民這幾年總共去了印度9次,不斷地提醒自己,生命的原貌即是無常,沒有所謂的成功或失敗,重要的是把握每一個當下。

在舞蹈中林懷民體悟到什麼樣的人生?他說舞蹈也許是《金剛經》最好的見證︰顛倒夢想,瞬間即逝,真真夢幻泡影,如露如電。舞蹈給你一個幻相,每個當下霎時成為過去,也許那個空掉的舞台才是生命的本質。最近德國Movimentos舞蹈節將終身成就獎的大獎頒給林懷民,讚詞指他九零年代以後的作品出神入化。林懷民還是淡然處之。「獎來了又去了。這場舞演完,還有下一場舞。活著,就是工作,只是每個人每天的內容不同。我現在就是讓自己安靜下來,希望有好的作品。難得有一天假,我在家裡看著淡水河,就很開心。如果schedule很忙,我就設法早一點睡,每天只求能睡飽一點。環境無法改變,改變的唯一方法是改變自己,我甚至無法改變舞者。改變需要能力、耐性,滴水穿石慢慢去影響,這一切歸結起來需要好的體力,因此我關心如何睡飽。」

前幾週聖嚴法師圓寂,林懷民看見上山悼念的信眾一臉哀戚,法鼓山的僧侶卻平靜、安靜、微笑地接待,「無法面對死亡,就無法面對生命,聖嚴法師用他的死亡做最後的說法,除了他的遺言『不發訃聞、不傳供、不築墓、不建塔、不立碑、不豎像、勿撿堅固子』,在法鼓山的僧侶身上也看見他遺留的教養與情操。這是他給我們的生命教育。」林懷民在法鼓山上放下了聖嚴法師圓寂的悲痛,也放下了自我。聖嚴法師遺言的偈語:「無事忙中老,空裡有哭笑,本來沒有我,生死皆可拋。」

(原文刊於美麗佳人雜誌2009年3月號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